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帶動唱、PPT與教學

1980年代台灣的團康界在戴南祥老師的推廣之下,掀起一股「帶動唱」熱潮。就是把傳統的動作歌,唱和跳配上流行歌曲,由主持人做動作,台下觀眾跟著一起動,類似跳韻律舞,但是著重在上半身手部的動作。

當時我是極少數會做帶動唱的老師,曾經在各種超過百人千人大型集會場合帶領群眾做「帶動唱」,編輯創作帶動唱,也到處演講推廣帶動唱。「十八姑娘一朵花,歌聲滿行囊」就是我當年的代表作。

當時,我認為帶動唱是團康的劃時代的創舉,但是也深知有後遺症,從1983年開始我不斷在演講時強調:
  1. 帶動唱不是萬靈丹!
  2. 學習帶動唱不要忘了傳統團康!
傳統團康年代,由於沒有好的音響燈光,因此每位康輔人員帶領活動丹田都很有力,一兩百人以內幾乎可以不用麥克風。也因為外在條件艱困,所以帶活動者「說學逗唱」都有幾把刷子,對團體動力敏感,團體帶動能力也超強。

後來有了音響帶動唱的輔助,大家都習慣強烈燈光音效刺激,康輔人員的基本功就漸漸退化了。也就養成依賴性。

我呼籲了四.五年,發現「狗吠火車」,也更深知帶動唱的後遺症,它終究不是「王道」。在最高點時,我就毅然決然退出這個領域。

教學也類似,從傳統的黑板、白板到透明片,進步到電腦PowerPoint。現在教學因為有電腦的輔助,教學更加生動引人入勝。

PPT有很多優點:可以用相片、圖表、動畫、影片、聲音…來表達,加強學生的記憶與印象。修改儲存複製都非常方便…….但是有的老師過度依賴PPT,如果不用PPT 幾乎就不會教書了。也就產生以下幾個後遺症:
  1. 老師坐著上課,不斷的點擊按鍵,補充說明,教學變成以PPT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為中心。師生眼神無法交流,互動就更少了。
  2. 老師雖然站著上課,但是仍以PPT為中心,老師站在教室角落只會演講法,師生眼神偶有交流,但是仍嫌呆板。
  3. 老師過度依賴電腦教學,不去記憶、消化教材內容,一旦電腦當機,就完全束手無策。或是教室狀況有變化,沒有能力彈性應變,只能一頁一頁的繼續按下去!
  4. 一樣的,因為依賴電腦教學,所以不斷玩電腦中的特技效果,而失去真正的教學基本功。失去與學生聽眾互動的能力。無法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有效觀察,也就無法「因材施教」。
我常常開玩笑說:孔子時代沒有PPT,沒有白板,也不影響孔夫子的「至聖先師」地位。

因此我要呼籲:
  1. 演講法不是唯一的教學法:老師不是報幕者,不能只是用演講法教學,要學習其他教學基本功以及多元手法,就算要用演講法,也要強化口語表達的生動性,以及說故事能力。
  2. PPT不是唯一的教具:要多用其他的道具,教具、實際操作來輔助教學。
  3. 以人為中心教學:教學是老師在教學,學生在學習,都應該以人為中心,師生多互動,不應以PPT為中心。
  4. 要有彈性因材施教:教學既然以人為中心,就要因時因地因學生狀況改變,調整教材與教學法。
  5. 老師自己要親自製作教材PPT:不能只會copy別人做好的現成教材。因為自己親自製作過教材,對內容才會更進一步的消化理解,對教材內容記憶才會深刻,教學也才有機會進一步「深入淺出」。
我慶幸自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從傳統團康到帶動唱年代都經歷過,所以在任何空間,沒有任何工具,我都可以帶活動。

我也歷經傳統教學「黑板粉筆」的年代到透明片投影機,到電腦PPT時代。所以我可以應用現代科技輔助教學,也可以用最傳統、卻是最有人味的教學法跟學生互動。

我們要深思:老師的存在價值與電腦教學有何不同?

PPT不是帶動唱,它是不可抵擋趨勢,PPT是很棒的教學輔助工具,但PPT是配角、不是主角。老師應該善用這個科技工具,讓教學更「有效、有趣」。而不是被PPT給制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