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那壺不開提那壺 ---談團體對話動力

作者:楊田林 2015.3.4

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老師說過一個故事,當年她到美國加州跟隨一位大鬍子老先生學習表演藝術,課程中每天要反覆唱一首海地原住民歌謠。

有一天,老先生突然說:Ching(劉若瑀英文名) Listen  Ching Listen
劉若瑀以為自己唱錯了,就停下來專心聽別人唱歌,半小時後她發現自己沒唱錯,又張口唱歌,過了一會兒,老師又開口了: Ching Listen Ching Listen。

此時,她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只專心在唱自己的歌,沒有用耳朵與專注的心靈傾聽別人唱歌,因此,歌聲跟團體不和諧,無法同步。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當年我負責承辦陳怡安老師的「生命激勵營課程」,有一次課程進入尾聲,大家分享學習心得,幾乎每個人都含著眼淚在感謝陳老師,訴說課程對自己生命的衝擊與啟發,氣氛非常感人。

陳老師後來再問:還有誰要分享的?
此時,我舉手了。
我說:等一下要把桌面自己東西收拾好,行李放到門口….
當時,每個人都傻眼了,氣氛為之凍僵。

我是行政負責人,責任所在,當然必須提醒行政事項。但是我發言時機不對,場合不對。我的思緒只停留在自己在意的行政事情裡,思緒與情緒都沒跟團體同步,所以就會發言失當,造成團體動力的干擾。
經歷過這件事情之後,我才慢慢體會到要跟團隊同步,關鍵在專注的傾聽,隨時去理解別人的理解,感受別人的感受。

這種狀況在日常聊天時經常發生。
舉個例子:一群好友在吐上班的苦水,你一言我一語聊得正起勁時。有一人突然插入一句:我男朋友對我好好喔,上週帶我去吃美食…..
當下,氣氛瞬間為之轉變,大家臉上會多了三條線。

上課,也會有這種狀況發生。
課程中,在團體對話時,一個話題,大家討論的正熱烈,只因為有人的思緒沒跟團體同步,突然插入不相干的話題,會造成氣氛中斷,或話題的轉向。

例如:A帶起一個話題,引發大家的興趣,紛紛發表意見回應A的話題,此時,若是有F發言跟此話題不相干,老師可以做幾個判斷與處理:

1.  觀察團體對此話題是否已經討論足夠了,若是,老師可以做簡單歸納整理,再請F發言。

2.  對個人察言觀色,F舉手時,先問:請問你是否要回應A的話題,若不是,請他暫時等一下,待會再發言。等這個話題告一段落後,老師要記得再請F發言,以示尊重。

3.  若是同一個話題討論非常熱烈欲罷不能,影響了教學進度時,老師可以說:「我知道大家對這個話題都很有興趣,因時間關係,我們能否再花2分鐘討論。」讓團體知道時間與進度。最後老師再做歸納總結,轉換到下一個進度或話題。

團隊動力有時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在感性感傷或非常凝重的氣氛下,一個小小的插曲,包括:發言離題,有人進出教室,手機響起……就會變成團隊動力的干擾。

帶領老師要熟悉團隊動力引導,借力使力,化阻力為助力,才能讓課程更順利。
每個人在團體中也都要學習Listen Listen再Listen, 隨時傾聽別人的發言,感受團體的情緒,讓自己思緒與感受跟團體同步,才不會那壺不開提那壺,變成白目發言者。

這也是「心中有別人」的修煉,是一輩子的功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