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以「師範精神」立志做「企業師資培育」

~榮獲北師2005年傑出校友感言心得
作者:楊田林
 2005.11.15

其實,讀師專不是我當年的第一志願。
小時候,老師都會要我們寫一篇作文「我的志願」,當時,我的第一志願是「當軍人」。但是,我母親堅決反對我去念軍校。甚至說出:「你去念軍校就不要回家」的重話。

從小我們家就是家境清寒,父母在彰化結婚後就搬到台北。
台北市忠孝西路與環河北路交叉口,忠孝橋下現在有一片綠地公園,四十多年前那裡是一片違章建築。我們就住在那一片違章建築裡。

也因為家境清寒,我清楚的知道家裡是無法供應我念高中大學的,所以父母親要我考師專,因為當年讀師專學雜費全免,每月還有一點零用錢可以零花。
我,竟然幸運的考上了。

但是因為是奉父母之命去唸的。加上年輕反叛心理,所以入學後,我是很不甘願的。讀書時,我是班上蹺課大王,打瞌睡大王。

民國六十三年四月,也就是我讀師專一年級下學期,有一天,我們到師專附小做實習參觀。那一天,午後陽光非常燦爛,我們參觀小學一年級教學,那位示範教學的資深美女老師對全班小朋友說:
「小朋友!教室後面那一群穿著大學服的大哥哥大姊姊以後就要出來教書了,你們要說什麼呀?」
全班小朋友用天真無邪的聲音,很大聲的說:「老師好!」

這是我這一輩子第一次被叫「老師好」,突然之間,全身細胞活過來了,通體舒暢,發現被叫「老師好」是一多麼光榮的事情。
那一聲「老師好,好,好,好……」的聲音,穿過教室,穿過走廊,穿過校園樹梢,也穿過午後的陽光,一直迴盪到三十多年後的今天。

那一聲「老師好」把我給震醒了!

當天晚上,我失眠了!
我在思考:師專要讀五年,因為是公費生,所以畢業後依約定至少要教書五年。也就是我在這個行業至少要待十年。我的家境是不可能幫我賠償公費的,所以畢業後轉換跑道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待十年喔?多可怕的一件事情!

當晚到了半夜,我又想到:
1.我在北師專已經打混快一年了,難道我這一生都要這樣繼續打混下去嗎?那我的未來在哪裡?
2.既然不能轉換跑道,教書是我的必然工作,我要怎樣才能把書教好?

從那天開始,我就立志要當一個好老師,所以我開始積極參加社團,跑圖書館,參與各式各樣的校內、校外活動。
坦白說,雖然立志了,但是我仍然不是好學生,因為我依然蹺課,上課依然打瞌睡。依然跟教官作對。

但是我很感謝北師專給我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也很感謝當年老師對我的包容。雖然我不是好學生,但是,我在這個悠遊自在的大環境裡頭,摸索、辦活動、搞社團、寫文章……自己也學習成長非常多。

民國六十五年,我跟班上的陳永昌、丙班的陳林庚….創立了「康樂研習社」,當時還在戒嚴時期,創立社團是比較嚴格的,我們申請沒通過過,我們就自己搞「地下社團」,依然每星期聚會上課。
很奇怪的是,我不是好學生,但是學校老師,行政人員、主任、工友都對我很好。所以我們的康研地下社團可以借到「大禮堂」借到「健康中心」借到其他教室上課。「康研社」就這樣逐水草而居了十多年。

我是「康研社」創辦人,但是我堅持不擔任社長,因為我覺得做事比較重要。十多年後解嚴了,康研也正式成立了。我回母校擔任第一任康研社指導老師。一樣的,我只擔任一屆指導老師就交棒了。

康研至今已經30年了,這30年來我每年至少回母校看學弟妹活動一~三次,每次康研辦大型活動,歷屆學長學姐,遠從南投花蓮、高雄、屏東開車趕到山上、海邊給學弟妹加油打氣,有時候學長姐回來的人數多達六七十人,比在校生還多,這一份特殊的社團情感讓我們都很感動,也很珍惜。我敢說,很少有社團畢業後二、三十年還會回母校看學弟妹的,而且前後期還有熟悉,也有聯繫。

創立康研社,是我在北師最大的驕傲與成就。

畢業後,分發在台北縣北宜公路的漁光國小。當時學校只有六班總共78位小朋友,後來調動下山來分發在板橋後埔國小,全校有210班,學生有一萬兩千人。當時是全世界人數最多的小學。
這兩個極端人數的學校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在漁光國小,人數少,所有老師都住校。師生感情非常好。我們一起討論教材,分享每個教學經驗,研究如何輔導每位學生,下班後一起打球,到北勢溪抓蝦、爬山,晚上點著火把挨家挨戶做家庭訪問….

漁光老師有很濃的同事情誼,離開漁光國小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我們這些老師依然有聯絡。

後埔國小因為人數太多,所以從朝會到辦運動會,每次都要經過精細規劃。例如:分發任何資料時,主任都會再三拜託班導師不要多拿,因為每班多拿一張,全校就多支出210張宣傳單。這可是漁光國小全校的三倍量呢!

這讓我上了管理的第一課:小組織要用情感來聯繫,大組織要用制度來管理。

也因為對管理有興趣,所以我的班級經營,當年也做了一些創舉:
●在教室放整包衛生紙,讓用完衛生紙的學生可以自由取用,晨間檢查時也可避免因為一早到校上課肚子不舒服時因為怕被晨間檢查,而不敢上廁所。

●在教室裝開飲機、準備奶粉,讓來不及吃早餐的學生可以不必餓肚子上課,冬天可以有溫開水可以飲用。

●把每枝掃把都編號,寫上負責人姓名,學生打掃亂丟掃把的習慣就改變了。

●配合每星期更換座位,負責打掃的區域就更換,讓每個學生一學期下來,都有機會輪流掃地、擦玻璃、掃廁所…..學習生活教育。

●訂國語日報張貼在教室佈告欄,每天早上抽籤,有三位學生要發表閱讀感言,成立班級圖書館,讓家長捐書,帶動閱讀風氣….

●每週一、三、五早上教一首唐詩,每週二、四、六教兒童詩。並且要學生寫下來畫上插圖,每天朗誦。兩年下來每人至少背了兩百首唐詩與兒童詩。

…….

這些活動在現在看來,有些實在不算什麼,但是將近30年前,可是很新的創舉….

也因為這樣,我對管理產生興趣,也發現自己雖然對教學有興趣,但是感覺自己個性喜歡變化,喜歡挑戰,並不適合待在小學。

所以自己也利用假日以及寒暑假參加救國團義工,到各處帶活動,演講授課。也參加了很多外面的教育訓練進修活動,訂了十種雜誌在家裡閱讀。

終於在民國78年辭掉11年的教職到洪建全基金會擔任教育中心主任。

洪建全基金會原本是做兒童文學與視聽圖書館,剛好要轉型做企業人文教育。我負責企畫、執行、推動。
在任職內,邀請了許多國內一流的人文大師包括陳怡安、許倬雲、漢寶德、楊國樞、傅佩榮、林清玄、劉岠渭、王邦雄…..辦講座,研討會、工作坊、訓練課程….

我自己也在這樣的環境中,跟著這些人文大師學習、薰陶、成長。這其中,陳怡安教授對我影響最大,讓我瞭解人文的意義與精神。
這也成了我往後教學的使命之一。

在簡靜惠執行長的鼓勵支持下也有機會自己獨當一面演講,授課….

這時候,我知道我的人生方向與定位了---
成人教育是我最大的興趣。

我發現我這種人不教書太可惜了!
因為我眼睛看到任何東西,都會聯想到:這跟我的教學主題有相關?任何深奧的學理只要讓我懂五、六分,我就有辦法把它講得很深入淺出,而且我上課一定是很生動很有趣,保證聽眾沒機會睡覺。我會用各種教學手法讓學員瞭解,並且有深刻體驗。上我的課保證一定是笑聲滿堂,收穫滿滿。

在洪建全基金會待了六年,建立了很多的管理制度後。我又選擇離開穩定的工作環境。我決定做一個「自耕農」個體戶。耕種灌溉自己的「田」,也耕別人的田。

原本,我在企管界主力課程是上:創造力、團隊共識、口才訓練、活動企畫…..

但是我發現,課程上得再好,也只是我一個人的績效,我一生能影響幾人呢?

所以在十多年前,我就立志要在企業上「講師培訓」。我認為「好企業就是好學校,好主管就是好老師」,
企業有好的講師、好主管,就能培育出好員工,有好員工就能有好的生產力,好的工作態度,這樣企業就能成長就有競爭力……
我要在企業界培養更多的好老師。

這些年來,我在企業做「企業界的師範教育」。把師範教育所學到的理論,濃縮精華用兩~三天的時間,教給企業內部講師。

在我的課程中每一位學員不但要學習教材製作,趕走周公的手法,瞭解成人心理,做好課前準備…..最重要的是要上台做10分鐘教學演練,我帶領大家給演練者回饋,讓演練者學到真正有效的教學秘訣與正確的教學態度,並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生命態度。

我要培養的不只是教學技巧很好的老師,最終目的是有好的教學態度,教學精神的「人師」。

十多年來我在企業栽培的講師超過4000人,有很多人到現在還在跟我聯繫切磋教學經驗,有些人也已經獨立成了很棒的企管講師了。有人跟我到台灣各地,到東南亞、中國大陸上課當我的好幫手…..

回首往事,我很感謝母校當年給我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在其中薰陶學習成長,這些都是我現在在企業講台上立足的根基。


今年榮獲北師母校傑出校友獎,更加強我立志栽培更好的企業師資,做「企業師範教育」的使命,我發願要做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幕後小小無名推手。這也算是回饋母校對我的栽培之恩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