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上課送獎品的種類

作者:楊田林  2016.4.12

上一篇,我們談到老師送獎品有三種意義:
1.鼓勵大家發言
2.帶動全班氣氛
3.當教具操作示範

那老師該準備哪些獎品呢?

獎品可以分成八大類:
1.食物類:
   這是最普遍的獎品,送口香糖,餅乾,水果,飲料,巧克力...
   一大早的課程,送食物獎品也可以讓沒吃早餐的學員墊墊肚子。

2.趣味類:
  新奇的玩具,物品,會吸引學員好奇的眼神。
  我最喜歡送竹蜻蜓,尪仔標,吹泡泡....
  這些物品特色是古老,便宜,吸引力十足。
  送竹蜻蜓時,我會說:你回答得很棒,送你一部直升機。
  再把竹蜻蜓旋轉出去送給學員,學員接到後再請他轉回來給我。
  送吹泡泡,也會請學員當場打開,吹幾個泡泡...
  這樣的小互動都會造成教室的一陣騷動,帶來許多笑聲,也破了大家冷眼觀望的心。

3.意義類:
  賦予獎品意涵價值。
  上一篇有提到:送棒棒糖,代表學員表現很棒。
  送巧克力,鼓勵學員,遇到困難巧妙克服阻力。
  送捲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4.道具類
  與教學主題結合。
  獎品就是道具,就是教學內容。
  主講營養早餐,請學員上來當助手製作三明治,再把三明治送給學員。

5.廣告類
  送公司有特色的紀念品,做置入性行銷。
  主講面膜,就送公司產品面膜,當場試用。
  我有一位好朋友強哥,在混凝土公司上班,上課就送公司的混凝土   車隨身碟,很有特色,也深受歡迎。
  




6.文化類
  送書籍或是文化產品。鼓勵閱讀,提升人文素養。
  尤其是送跟上課主題相關的書籍,或是老師著作加上簽名,都會很有價值感。
  上過我課程的人都知道,我的自耕農名片圖案很有象徵意義,我鼓勵大家做自己生命中的自耕農,名片背後有20首唐詩宋詞,每首詩詞也都有其意涵。
  上課表現好的學員我會送自耕農名片當獎品,我多次見到許多老學員把我的名片放在胸前公司的識別證中,說是隨時提醒自己要當自耕農,當自己的主人,這讓我很感動也很欣慰。

7.金錢類
  送禮券,是可以,但金額不宜太高。
  一般而言,我不主張送金錢現金,會引起誤會與後遺症。
  但是,送金錢也有送的非常精彩的。
  我舉三個例子:
  有位老師上課送美金一元,而且刻意先到銀行換新鈔,學員反應非常好。試想,送美金一元紙鈔跟送台幣50元銅板,兩者感覺就是不一樣。
  也有一位老師送幣值非常低的外幣,每次送500000元外幣紙鈔,當場引起騷動,換算台幣只是20元而已,但很有紀念性,創意性趣味性都十足。
當然,過年期間,送紅包,裡頭包一點小錢,應景討個好彩頭,這也是可以的。



8.精神類
  真心的口頭讚美,掌聲鼓勵,送張老師親自寫的鼓勵小卡片,都是很棒的獎品。而且效果最好,也最持久!
  老師要多多活用精神類獎品,這才是重點!
  
因為我專長是上講師培訓,所以我上課也會準備獎品,現場操作示範給大家看。我的獎品份數很少,只有5~10份左右,真的是小獎品,價格都在5~20元之間。除了書籍以外,我很少送單價超過50元的獎品。
而且通常都在第一堂課發放,之後,除非學員表現很特殊,我就不發獎品了。

我的獎品單價很低,但效果很好!

因為,我認為獎品只是手段而已,是為了鼓勵大家發言,提高參與感。
目的效果達到後,我就改以精神鼓勵。

上課最重要是課程要上好,只要學員聽得懂,有收穫,有沒有發獎品,就是其次了!
否則,發再多,再好的獎品,那都是本末倒置。




老師上課送獎品的意義


 作者:楊田林 2016.4.12

上課,老師送獎品給學員是常見的教學手法之一。

我們可以思考:
1.上課為何要送獎品?
2.獎品要怎麼送?
3.上課一定要送獎品嗎?

老師上課送獎品,至少有三層意義:
1.鼓勵大家發言
2.帶動全班氣氛
3.當教具操作示範

上課時,學員向來是以冷靜觀察,沉默寡言者居多。
所以老師可以準備獎品,用來鼓勵大家發言,增加互動,也帶動教室氣氛。

送獎品看似簡單,但是很容易忽略了一些小細節:
1.學員回答太小聲,大家聽不到,老師也沒有覆誦學員答案,就給獎品,沒有達到教學效益。
2.老師送獎品的動作太過畏縮,不夠大方,缺少激勵效果。
3.送完獎品後,忘了請大家掌聲鼓勵,沒有帶動氣氛。
4.獎品太過普通,缺少誘因。或是獎品太過貴重,雖會引起學員騷動與興致,但會帶來一些後遺症。
5.獎品送太多了,邊際效益遞減。
6.獎品是教學手段,不是教學目的,誤把手段當目的。

那該怎麼送獎品呢?
1.先提問,學員回答後,再送獎品。
2.不管學員答案是否正確,一定要給先予肯定讚美。至少要口頭或掌聲鼓勵。
3.獎品最好當場立刻頒發,效果最好。(累計積分的競賽則是最後公布成績再頒獎)
4.送完獎品,記得要請大家掌聲鼓勵,帶動現場氣氛。
5.獎品若是比較特別,可以事先告知,鼓勵更多人的好奇心與參與感。

如果要提升送獎品的層次,獎品可以跟教學主題結合。
例如:
1.上課主題是:噪音傷害,獎品就送耳塞,還可操作...
2.賦予獎品的意義,例如:送棒棒糖--你很棒。送巧克力--巧妙克服阻力。
3.獎品也是教學道具,運用道具講解專業內容,最後把教具當獎品送出去,一舉兩得。
例如:用夾心餅乾講解面板的多層結構,也把夾心餅乾當獎品,效果加倍!
圖片由林稚蓉老師提供
最後我想提醒兩點:
1.送獎品不是絕對必要的手段
  社會上各行各業的老師,絕大多數是沒在送獎品的。
  很多受歡迎的演講者,老師,上課也沒送獎品,可是上課時依然滿室春風,大受歡迎。

2.獎品,也可以是非物質的
  真心的口頭讚美與掌聲鼓勵是最棒的獎品。
  精神獎勵應用得當,帶動的效益會遠比物質獎勵來的更好,甚至更長久。

教學有效有趣的老師,不用物質獎品,也可以跟學員互動,上課一樣生動精彩,這是老師要學習的進階功夫!





為何要設計報到活動?

作者:楊田林  2016.4.14

經常參與課程的學習者都有一個經驗:
太早到教室,通常沒事可幹,加上我們的民族性偏向保守害羞,在陌生環境中不太好意思主動跟其他人打招呼。

所以,教室會一片安靜死寂,老師開始上課時,就需要花更多力氣去破冰暖場,否則學員注意力是分散的,教室氣氛是散漫冰冷的,會影響學習效益。

我常說:「不要處罰早到的人」
因此,有時候課前必須設計報到暖場活動,緩解這種尷尬氣氛,以提高課程效益,就是這個道理。

報到破冰活動有以下幾種功能:

1.破人際的冰
 設計學員跟學員之間互相討論對話的機會,增進人際互動促進彼此認識。最典型的活動就是「人際賓果卡」。
透過問卷設計,讓學員互相互動分享


2.破空間的冰
  設計尋寶遊戲,讓學員對教室周遭環境做觀察記錄,先認識環境或教室擺設。尤其是在很有特色的地方上課,也可藉機會讓學員了解環境。

  有一次,樹百人講師在台北客家博物館辦課程,活動內容很緊湊,中間不易有空檔讓大家參觀博物館。主辦者就利用報到的半小時,讓大家到各樓層尋寶,對客家博物館有概略認識,以後自己再抽空來參觀。
讓大家認識教室空間布置的內容與意涵



3.破主題的冰
 每個課程都有主題,透過活動設計讓學員動腦思考,為何而來?對課程的期待?對上課主題了解多少,程度如何?....
讓學員的意識狀態先進入課程重點,幫課程做好鋪墊。

通常這樣的作業,可以放在講義中,也讓學員先閱讀講義重點,都是可行的方法。
百年樹百人專業講師訓,學員對孔夫子許願自己的教學志向


4.破生理的冰
  一大早上課,匆匆忙忙搭車趕路,大家腦袋還昏昏沉沉,肢體僵硬,嗓門未開。
 透過報到活動,讓大家伸展肢體,互相開口問好,暖暖身體也暖暖嗓音,上課好開口回應。
學員互相交換名片握手問好


5.破心理的冰
  前面幾點如果都做到.做好,由外而內,學員內心的冰山早已融化,所以破心理的冰是必然的,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心門打開,學習效益才會提高。

  但是,有許多心靈成長或是宗教課程恰恰相反。
  報到時,不要喧鬧,不需互動,更不需跑來跑去。
  相反的,報到後,只需要安住在自己座位上,靜坐冥想即可。
  此時,無聲勝有聲,沒做破冰活動反而是最大的破冰。
  因為空間磁場氛圍早已讓大家專注凝神了。

1~4種,都是由外而內的破冰。
5種,不從外相,直接從內心破冰。
這得端看課程屬性,學習目標與學員特質做不同設計。

現在,有許多課程報到時會請學員掃描QRcode,加入網路群組,成立社群,彼此分享學習心得,延伸課程效應,這也是很好的設計。

最後,我想請問大家:一定要做報到破冰活動嗎?
答案是:不一定。

至少有兩種狀況就不需要做報到活動:

1.學員或課程屬性不適合。
  此時做報到活動會顯得很尷尬,甚至讓學員覺得幼稚,會得到反效果。

2.學員彼此已經很熟悉了。
  老朋友難得見面,就是要敘舊話家常。
  此時做報到破冰活動,反而干擾了彼此問候聊天的機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做好報到活動,可以提高課程效益。有心者,不妨多加揣摩練習。
當然,也可以參考我寫的《遊戲人生--有效有趣的破冰遊戲》一書,
書中有許遊戲可以當參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