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小心駛得萬年船 --老師沒有遲到的權力!

作者:楊田林 2015 . 01 . 20

這幾年我只做企業內訓,幾乎不做公開演講。
因陳畊仲醫師的關係,去年12月19日我在台南成功大學做了一場「有效有趣的教學心法」3小時公開講座。




分享這次難忘的演講經驗


講師有兩個最大噩夢:


1.遲到。


2.電腦當機。




我運氣太好,竟然同一天兩個狀況都遇上了。



畊仲醫師告訴我,從高鐵到成大教室,最多40分鐘車程。我向來有提早抵達教室的習慣,所以我提早90分鐘抵達台南高鐵站。



樹百人學生到高鐵站接我,誰知,途中馬路翻修,塞成一團,幾乎動彈不得。開車載我的學生來自台中,對台南路況不熟,也不敢輕易更換路線,只能依GPS指令龜速前進。中途,我在車上打電話給畊仲醫師,要他有心理準備,萬一真的遲到,請他跟楊斯棓醫師上台接手。最後,有驚無險,我們提早25分鐘抵達教室。






緊接著第二場噩夢開始,我的電腦無法連結投影機,只能用成大現有的講桌型電腦設備。無奈之下,我把檔案灌進教室電腦,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遙控簡報器不能用。現場有很多聽眾都是演講高手,拿出將近10枝的各種品牌簡報器,但沒有一支能用。當時,每個人都很關心,替我緊張焦慮,眼看時間已經快到了。我立馬決定:讓老婆手控ppt翻頁。我簡單跟老婆溝通一下,就上台了。




剛開始十幾分鐘,還有一點卡卡,後來就很順了,幾乎是無縫接軌。之所以能搭配得很有默契,有幾個原因:


1.老實備課

每次上台演講教學,我都當作第一次,這次也不例外。雖然這個題目的內容,我講過數百次。但每次我都打掉重練,在家裡我反覆閱讀.修訂.練習超過20遍以上。因此每一頁ppt我都很熟悉,上下頁之間關聯,我都很清楚。萬一投影機也不能用時,我也有把握,用口述與教學法把重點精華表達出來。

2.好老婆也是好老師

我有一個習慣,教材做好之後,首先請老婆鑑定指教,經過老婆指導後,再加以修訂,因此,老婆對這份教材的內容,至少也看過5次以上,她也算是熟悉。

3.跟老婆默契好

我們結婚32年,幾乎無話不說,這次臨時考驗,我們默契十足。她自己本身也在教書,對教室環境很熟悉,對我的教學風格與教材更是熟稔,因此她能一邊注意我的演講進度,一邊也要看螢幕ppt,同時也要注意現場觀眾的情緒,判斷接下來何時會換頁,或是等待我的指令。負責人工換頁的人,腦袋也要開好幾個CPU,耗神不下於講師。


這次演講算是很成功,反應很不錯。

雖然有兩個烏龍狀況,但都有驚無險過關,要歸功於:
1.聽眾素質很整齊教學經驗豐富,熱情投入,配合度超好!
2.老婆人工簡報器操作順暢,32年的默契不是假的!

小心駛得萬年船!

我最大的學習心得仍是:

1.老實備課,老實教學!
2.老師沒有遲到的權力!




串場型的演講主持人

作者:楊田林 2016 . 02 . 02


重要演講活動都會有主持人。

尤其是一天中有多位主講者的場合更需要一位主持人,來控制前後出場的順序與現場氣氛調動。


主持人,至少有兩種:
1.報幕控場的司儀。
2.串場帶動的主持。


司儀與主持人是不一樣的。


通常,我們都會定位在第一種。因為當司儀相對簡單,只要口齒清晰,台風穩健,照表報幕,照表操課,最多加上行政與偶發事件提醒處理,即可勝任。



第二種串場帶動型的主持人就很難了,就像金馬獎主持人。金馬獎主持人除了要了解所有活動流程與細節,更要了解每個單元表演者的風格,幫忙引言,引起觀眾期待,過程中,必要時,要加一點旁白,搧風點火。表演者下台後,還得下個註腳,畫龍點睛,過程中,要不斷帶動氣氛,或歡笑,或感傷,或引起深思....






總之,這種主持人要負全場氣氛的最大責任,而現在觀眾標準越來越高,所以金馬獎.金鐘獎主持人不好當,通常被很容易被負面批評者居多,所以就越來越難找到優秀主持人願意擔綱。



演講與研討會當然不是綜藝節目,但有一部分條件是類似的。



如果是第二種串場帶動型主持人,要更稱職,至少必須做到:
1.演講者上台前加以引言,如同一般學術演討會的主持人。
2.結束後要加以簡單歸納整理,甚至補充自己意見。
3.貫串歸納前後演講者的相同差異處,互為引證,並回扣今天活動主軸目標。
4.負責主持後面的提問與秩序維持。



這樣的主持人必須有:
1.傾聽力:專注傾聽出演講者內容重點精要。
2.歸納力:要言不繁,瞬間歸納演講者重點的能力。
3.貫串力:把前後演講者相同與差異處貫串起來,跟活動主軸結合。
4.敏感力:敏感現場台上與台下所有氣氛與狀況。
5.帶動力:有時氣氛沉悶了,還得要有帶動士氣的能力。
6.反應力:這些,都需要非常快速的反應能力,一次要開8顆CPU。

還有一點:

主持人是配角,不是主角,是綠葉,不是紅花,要烘托點化出主講者的精彩之處,但不能搶奪演講者的風采,還得要言不繁,控制時間流程....所以這樣多元條件,也是很苛刻的條件,是很不容易培養的。所以一般的演講場合,我們多半就定位在第一種只當司儀,因為相對安全簡單。

各位老師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學功力,我鼓勵大家有機會要自己請纓,擔任串場帶動型的主持人,日積月累,經驗多了,主持串場功力也就提昇,教學品質自然也就提昇了。

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師道尊嚴

作者:楊田林  2008 . 05 . 12
說幾個小故事:

郝柏村當行政院長時,有一次臨時邀請中央研究院許倬雲院士商討國是。那時,許倬雲院士正在我服務的洪建全基金會開會,徵求與會人的同意,會議暫停。由我開車送許院士到行政院。
那時行政院的電梯正在整修,所以無法使用,許院士是小兒麻痺患者,行動很不方便。兩名憲兵就像老鷹抓小雞似的把許院士「抓起來」上樓梯。我當場找了一位行政院主管抗議:這是對學者很不尊重的行為。我建議這些憲兵應該加強人文素養以及應有的服務禮節。

---------------------------------------------------------------------------------

有一次我跟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聊天,傅教授提到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他應邀到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做專題演講,他提早抵達總統府,總統府的工作人員請傅教授坐在介壽堂會場的最後一排角落。傅教授就獨自一人坐在會場等待。後來有官員陸陸續續進來,偶而有幾人跟傅教授打招呼,直到李登輝總統進來,看見傅教授坐在最後一排。

李總統問:「傅教授你怎會坐在這裡呢?」

傅教授說:「是警衛要我坐在這裡的」

李總統說:「怎麼可以,這對教授很不禮貌呢!抱歉喔!」

說完,李總統牽著傅教授的手,邀請傅教授坐在第一排他的身邊,等待演講。
民國初年,有些軍閥雖是大老粗,識字不多,但是也知道要對尊重知識份子,否則會受到輿論很大的譴責。

---------------------------------------------------------------------------------

有一家百大企業邀我上講師培訓課程,他們要我簽一份合約,我看到有幾條不平等條約,例如其中一條:乙方(講師)若是課後評鑑在80分以下,必須扣款***元。

我說這是不平等條約,我不能簽。

主辦單位的HR說:「老師!這只是簽個形式而已,我們不會真的照做啦!」

我說:「我知道我的上課評價絕對不會這麼低,但是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不信任!」

他們又說:「其他老師都簽了!也沒事啊!」

我說:「其他老師可能沒注意到這一條,我就是不能簽!」

這其間HR跟法務單位來來回回溝通了將近十次,法務單位雖做了修改,但是仍有很多的細節看到「不尊重」影子。

最後我寫信告訴對方:「我是老師,不是供應商,我是讀書人,不是商人!請不要拿對供應商的條約對待老師!我婉拒上課,請你們另外邀請其他老師吧!」
後來!對方法務單位才讓步,大幅修改合約條文!

上完課,我的分數是95分!

開課後檢討會時,HR課長說:老師!謝謝你教我們講師教學技巧,也給我們上了一堂「尊師重道的課程」,以及行政作業準備功課。

我說:這不是你們HR的問題,是法務單位的問題,學法的人腦袋中只有法律,缺少人文關懷!這是法學教育的問題!

「天地君親師」。古人把老師的地位擺的很崇高。現在時代改變了,各行各業都有其專業以及應該被尊重之處。老師不必特別給予特權化,但是也不能淪為商品化,只是變成交易的工具啊!

師嚴而後道尊!師道尊嚴也要老師自己以身作則,盡力把書教好,教書也教人!才能得到別人尊敬!如果老師也把自己商品化,把教書只是當賺錢餬口工具而已,要得到別人尊敬,就是緣木求魚了!
---------------------------------------------------------------------------------

中國四大書院:

河南嵩山 嵩陽書院
江西廬山 白鹿洞書院
湖南長沙 嶽麓書院
河南商丘 睢陽書院





以「師範精神」立志做「企業師資培育」

~榮獲北師2005年傑出校友感言心得
作者:楊田林
 2005.11.15

其實,讀師專不是我當年的第一志願。
小時候,老師都會要我們寫一篇作文「我的志願」,當時,我的第一志願是「當軍人」。但是,我母親堅決反對我去念軍校。甚至說出:「你去念軍校就不要回家」的重話。

從小我們家就是家境清寒,父母在彰化結婚後就搬到台北。
台北市忠孝西路與環河北路交叉口,忠孝橋下現在有一片綠地公園,四十多年前那裡是一片違章建築。我們就住在那一片違章建築裡。

也因為家境清寒,我清楚的知道家裡是無法供應我念高中大學的,所以父母親要我考師專,因為當年讀師專學雜費全免,每月還有一點零用錢可以零花。
我,竟然幸運的考上了。

但是因為是奉父母之命去唸的。加上年輕反叛心理,所以入學後,我是很不甘願的。讀書時,我是班上蹺課大王,打瞌睡大王。

民國六十三年四月,也就是我讀師專一年級下學期,有一天,我們到師專附小做實習參觀。那一天,午後陽光非常燦爛,我們參觀小學一年級教學,那位示範教學的資深美女老師對全班小朋友說:
「小朋友!教室後面那一群穿著大學服的大哥哥大姊姊以後就要出來教書了,你們要說什麼呀?」
全班小朋友用天真無邪的聲音,很大聲的說:「老師好!」

這是我這一輩子第一次被叫「老師好」,突然之間,全身細胞活過來了,通體舒暢,發現被叫「老師好」是一多麼光榮的事情。
那一聲「老師好,好,好,好……」的聲音,穿過教室,穿過走廊,穿過校園樹梢,也穿過午後的陽光,一直迴盪到三十多年後的今天。

那一聲「老師好」把我給震醒了!

當天晚上,我失眠了!
我在思考:師專要讀五年,因為是公費生,所以畢業後依約定至少要教書五年。也就是我在這個行業至少要待十年。我的家境是不可能幫我賠償公費的,所以畢業後轉換跑道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待十年喔?多可怕的一件事情!

當晚到了半夜,我又想到:
1.我在北師專已經打混快一年了,難道我這一生都要這樣繼續打混下去嗎?那我的未來在哪裡?
2.既然不能轉換跑道,教書是我的必然工作,我要怎樣才能把書教好?

從那天開始,我就立志要當一個好老師,所以我開始積極參加社團,跑圖書館,參與各式各樣的校內、校外活動。
坦白說,雖然立志了,但是我仍然不是好學生,因為我依然蹺課,上課依然打瞌睡。依然跟教官作對。

但是我很感謝北師專給我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也很感謝當年老師對我的包容。雖然我不是好學生,但是,我在這個悠遊自在的大環境裡頭,摸索、辦活動、搞社團、寫文章……自己也學習成長非常多。

民國六十五年,我跟班上的陳永昌、丙班的陳林庚….創立了「康樂研習社」,當時還在戒嚴時期,創立社團是比較嚴格的,我們申請沒通過過,我們就自己搞「地下社團」,依然每星期聚會上課。
很奇怪的是,我不是好學生,但是學校老師,行政人員、主任、工友都對我很好。所以我們的康研地下社團可以借到「大禮堂」借到「健康中心」借到其他教室上課。「康研社」就這樣逐水草而居了十多年。

我是「康研社」創辦人,但是我堅持不擔任社長,因為我覺得做事比較重要。十多年後解嚴了,康研也正式成立了。我回母校擔任第一任康研社指導老師。一樣的,我只擔任一屆指導老師就交棒了。

康研至今已經30年了,這30年來我每年至少回母校看學弟妹活動一~三次,每次康研辦大型活動,歷屆學長學姐,遠從南投花蓮、高雄、屏東開車趕到山上、海邊給學弟妹加油打氣,有時候學長姐回來的人數多達六七十人,比在校生還多,這一份特殊的社團情感讓我們都很感動,也很珍惜。我敢說,很少有社團畢業後二、三十年還會回母校看學弟妹的,而且前後期還有熟悉,也有聯繫。

創立康研社,是我在北師最大的驕傲與成就。

畢業後,分發在台北縣北宜公路的漁光國小。當時學校只有六班總共78位小朋友,後來調動下山來分發在板橋後埔國小,全校有210班,學生有一萬兩千人。當時是全世界人數最多的小學。
這兩個極端人數的學校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在漁光國小,人數少,所有老師都住校。師生感情非常好。我們一起討論教材,分享每個教學經驗,研究如何輔導每位學生,下班後一起打球,到北勢溪抓蝦、爬山,晚上點著火把挨家挨戶做家庭訪問….

漁光老師有很濃的同事情誼,離開漁光國小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我們這些老師依然有聯絡。

後埔國小因為人數太多,所以從朝會到辦運動會,每次都要經過精細規劃。例如:分發任何資料時,主任都會再三拜託班導師不要多拿,因為每班多拿一張,全校就多支出210張宣傳單。這可是漁光國小全校的三倍量呢!

這讓我上了管理的第一課:小組織要用情感來聯繫,大組織要用制度來管理。

也因為對管理有興趣,所以我的班級經營,當年也做了一些創舉:
●在教室放整包衛生紙,讓用完衛生紙的學生可以自由取用,晨間檢查時也可避免因為一早到校上課肚子不舒服時因為怕被晨間檢查,而不敢上廁所。

●在教室裝開飲機、準備奶粉,讓來不及吃早餐的學生可以不必餓肚子上課,冬天可以有溫開水可以飲用。

●把每枝掃把都編號,寫上負責人姓名,學生打掃亂丟掃把的習慣就改變了。

●配合每星期更換座位,負責打掃的區域就更換,讓每個學生一學期下來,都有機會輪流掃地、擦玻璃、掃廁所…..學習生活教育。

●訂國語日報張貼在教室佈告欄,每天早上抽籤,有三位學生要發表閱讀感言,成立班級圖書館,讓家長捐書,帶動閱讀風氣….

●每週一、三、五早上教一首唐詩,每週二、四、六教兒童詩。並且要學生寫下來畫上插圖,每天朗誦。兩年下來每人至少背了兩百首唐詩與兒童詩。

…….

這些活動在現在看來,有些實在不算什麼,但是將近30年前,可是很新的創舉….

也因為這樣,我對管理產生興趣,也發現自己雖然對教學有興趣,但是感覺自己個性喜歡變化,喜歡挑戰,並不適合待在小學。

所以自己也利用假日以及寒暑假參加救國團義工,到各處帶活動,演講授課。也參加了很多外面的教育訓練進修活動,訂了十種雜誌在家裡閱讀。

終於在民國78年辭掉11年的教職到洪建全基金會擔任教育中心主任。

洪建全基金會原本是做兒童文學與視聽圖書館,剛好要轉型做企業人文教育。我負責企畫、執行、推動。
在任職內,邀請了許多國內一流的人文大師包括陳怡安、許倬雲、漢寶德、楊國樞、傅佩榮、林清玄、劉岠渭、王邦雄…..辦講座,研討會、工作坊、訓練課程….

我自己也在這樣的環境中,跟著這些人文大師學習、薰陶、成長。這其中,陳怡安教授對我影響最大,讓我瞭解人文的意義與精神。
這也成了我往後教學的使命之一。

在簡靜惠執行長的鼓勵支持下也有機會自己獨當一面演講,授課….

這時候,我知道我的人生方向與定位了---
成人教育是我最大的興趣。

我發現我這種人不教書太可惜了!
因為我眼睛看到任何東西,都會聯想到:這跟我的教學主題有相關?任何深奧的學理只要讓我懂五、六分,我就有辦法把它講得很深入淺出,而且我上課一定是很生動很有趣,保證聽眾沒機會睡覺。我會用各種教學手法讓學員瞭解,並且有深刻體驗。上我的課保證一定是笑聲滿堂,收穫滿滿。

在洪建全基金會待了六年,建立了很多的管理制度後。我又選擇離開穩定的工作環境。我決定做一個「自耕農」個體戶。耕種灌溉自己的「田」,也耕別人的田。

原本,我在企管界主力課程是上:創造力、團隊共識、口才訓練、活動企畫…..

但是我發現,課程上得再好,也只是我一個人的績效,我一生能影響幾人呢?

所以在十多年前,我就立志要在企業上「講師培訓」。我認為「好企業就是好學校,好主管就是好老師」,
企業有好的講師、好主管,就能培育出好員工,有好員工就能有好的生產力,好的工作態度,這樣企業就能成長就有競爭力……
我要在企業界培養更多的好老師。

這些年來,我在企業做「企業界的師範教育」。把師範教育所學到的理論,濃縮精華用兩~三天的時間,教給企業內部講師。

在我的課程中每一位學員不但要學習教材製作,趕走周公的手法,瞭解成人心理,做好課前準備…..最重要的是要上台做10分鐘教學演練,我帶領大家給演練者回饋,讓演練者學到真正有效的教學秘訣與正確的教學態度,並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生命態度。

我要培養的不只是教學技巧很好的老師,最終目的是有好的教學態度,教學精神的「人師」。

十多年來我在企業栽培的講師超過4000人,有很多人到現在還在跟我聯繫切磋教學經驗,有些人也已經獨立成了很棒的企管講師了。有人跟我到台灣各地,到東南亞、中國大陸上課當我的好幫手…..

回首往事,我很感謝母校當年給我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在其中薰陶學習成長,這些都是我現在在企業講台上立足的根基。


今年榮獲北師母校傑出校友獎,更加強我立志栽培更好的企業師資,做「企業師範教育」的使命,我發願要做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幕後小小無名推手。這也算是回饋母校對我的栽培之恩吧!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作者:楊田林
2009.7.18

媒體報導國道雪山隧道昨天下午因坪林變電所爆炸,造成長達六公里的雪山隧道停電一小時。交控機電全部失靈,有四十二具噴流風機掛掉無法運作,溫度及二氧化碳濃度增高。

所幸雪山隧道平時嚴格要求駕駛要保持五十公尺以上車距,並且要求開大燈,隧道內駕駛因停電沒有照明紛紛降低車速摸黑前進。並沒有釀成大禍。專家說:在長隧道內即使停電五分鐘都很有潛在危險。

我認為:這次突然停電沒有釀成連環追撞車禍,實屬不幸中的大幸。

我曾在課堂上曾問學員:車輛進入隧道為何需要開大燈?
多數人回答:怕看不清道路、方便駕駛適應隧道內外的亮度落差、讓其他駕駛看見我的車子、怕被警察罰錢……

這些答案都對,但是有一個答案最重要、卻少被提起-----
怕隧道內突然停電,如果不開大燈,會造成連環追撞車禍。

高速公路隧道內都有照明,但車輛仍須開大燈,除了讓視線更清楚以外;如果駕駛都沒開大燈,突然停電,駕駛會因為瞬間看不見而緊急煞車,造成連環追撞,會釀成大災難。

這個道理交通單位都很少加以宣導,只是強調進入隧道要開大燈,不可變換車道,否則罰款****錢。

這是「恐嚇宣導法」,也有其效果,可是總有盲點。

古人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那是因為古代民眾知識水平偏低,所以只要告訴民眾「怎麼做」即可。說太多道理,民眾也不一定聽懂。
但是現在民眾教育程度提高,政令宣導不能只停留在「怎麼做」
還必須加以宣導「為何需要這麼做?」,民眾理解源由,配合度遵守度自會提高。

     在職場工作教導中,很多主管老師長常會告訴部屬「做什麼?怎麼做?」但有時缺少說明「為何需如此?」,所以教導效果就打了折扣。

     30年前,我在小學任教,學校主任在朝會上宣導:下雨天時小朋友上學不可撐雨傘。只能穿雨衣上學。
小學生問我:為什麼不可撐傘?當時我很年輕、也不懂。

我去請教了幾位老師,他們也不清楚為何需如此,只說那是教育局規定。最後有一位資深老師告訴我:小朋友好動,學校師生眾多,一旦人人撐雨傘,傘面太大,高高低低,造成彼此視線不佳,傘面周圍的尖端會刺傷到學生眼睛造成危險。

我跟其他老師借了六把雨傘,回到教室,找六位學生在走廊撐起雨傘,演練撐起雨傘可能發生的狀況,讓學生討論發表心得。至此,學生都表示理解,往後家長也都能加以配合,不再讓學生打傘上學了。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學習效果自然提高,宣導效果也會更好。

我自己有體悟嗎?

作者:楊田林  2009.3.20

法鼓山聖嚴法師生前有一句名言:
「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
當年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著實被震撼了很久,心想:天啊!這是多高的智慧,把人生的問題看得如此透徹。

所以包括林青霞、李連杰、郭台銘、林百里在內的許多名人,在聖嚴法師圓寂後撰文、接受媒體採訪時,都會提到聖嚴法師這幾句話對他個人的啟發,幫助他度過人生事業的低潮與困境。

有些朋友在聊天時,偶而也會引用聖嚴法師的這幾句話來開導身邊的朋友!這是好事一件!但是卻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很有名的出家師父,人人尊稱他為「天龍禪師」或是「天龍一指禪」。

天龍禪師信眾很多,不管任何信眾到寺廟請教師父任何問題,天龍禪師都會輕輕的舉起右手食指,對信眾微微一笑。
說也奇怪,帶著許多疑惑前來的信徒看到師父這麼一舉手指頭,彷彿得到救贖,疑惑豁然開朗,磕頭答謝滿心歡喜離去。

有一天,天龍禪師跟寺廟裡頭的徒弟說:師父有事要下山幾天,
這幾天好好把寺廟照顧好。
徒弟說:師父!您放心好了,我一定會把寺廟照顧好的!

師父下山以後,仍有許多信眾帶著人生的各種疑惑上山前來請教。
徒弟說:師父下山,不在,你們有問題問我也是一樣的。

信眾半信半疑把問題說了,徒弟大聲說:這簡單啊!
說完就依樣畫葫蘆的也舉起食指。可是信眾卻是如墜五里雲霧之中,抓不著頭緒,仍帶著疑惑下山。

幾天後,天龍禪師回來了。問道:這幾天有何事情啊?
徒弟說:事情多哪,很多信徒上山來找您啊!師父您放心,
我通通處理好了!

師父問:你麼處理的啊?
徒弟很得意的舉起食指說:跟師父一樣啊,我也是舉起手指頭啊!
師父臉一沈,加重語氣問:你怎麼回答的呀?

徒弟不敢說話了,戰戰兢兢伸出食指,說遲時那時快,師父
揮出一把利刃,把徒弟的食指切斷,當場血流如注,到後頭包紮醫療!

  包紮好後,天龍禪師把徒弟叫到大殿,又問:當初你是怎麼回答信眾的問題啊?

  此時,徒弟更是害怕,用發抖的右手往前伸,想伸出食指。這時才猛然發現,他已經沒有食指了。剎那間,徒弟頓悟了,後來也成了一代宗師。

同樣一句話,因為不同的身份,年紀,角色,個人氣質,修為涵養不同,說出來的份量就不一樣,「攝受力」「影響力」就不一樣。

聖嚴法師在建立法鼓山道場時,一定有太多太多的困難,我深信聖嚴法師一定是用這樣的心境去面對人生的種種問題,一一面對,一一克服,一一放下。所以才會有這幾句體悟的經典話語出現。

教學也一樣,教學內容自己做過,有體悟,說出來的話力量就會大!影響力就會深遠!

「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這幾句話,理知上我通通瞭解,也很佩服認同,但是因為自己沒有太多的親身體悟,就不敢引用聖嚴法師的名言對朋友「開導」了。


偶而要引用,我只能說:聖嚴法師說碰到事情時就「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我覺得很有道理,但是我自己做的不是很好,仍在努力中,我把聖嚴法師的這幾句話送給你,當作參考了,我們彼此共勉之!

我自己做過嗎?

作者:楊田林2009.3.11

一位年輕的企管講師跟我同台講授「創造力」,我們輪流上台授課。

中間有一堂課,他穿插了「邁向成功的十大秘訣」。
課程中,他告訴學員 :有十個秘訣,只要依照此方法去調整習慣,就會成功。
  我跟他交往十年,關係很好。課後,我問他:「這十大秘訣你做過嗎?」
  他說:「沒做過!」
  我問:「你沒做過?那你怎麼保證照這樣執行就會成功?」
  他拿出一本書告訴我說:「作者說這樣做就會成功。」
  我說:「那是作者說的,就算有成功經驗,也是作者的個人經驗,你自己沒做過,這樣上課,怎會有說服力?」

  前一陣子跟一位人資界主管聊天,他告訴我:很多年前,他跟老闆申請將近100萬經費,跟國外買了30堂網路教學課程。結果半年過去,全公司兩萬個員工上網進修課程的人不到30人,看網路課程時間最長是一分半鐘。

  這個結果讓他很氣餒,他抱怨公司主管同事都不支持進修訓練。
  直到有一天,一位跨部門高階主管問他:「這30堂課程你自己看過幾個?」
  他楞了一下說:「一個。」

  這位高階主管說:你自己掌管這個業務,內容也是你自己挑選引進的,你自己只看過一堂,對你所負責的課程都不熟。你怎能奢望其他部門同事支持你?

  朋友反思說:至此,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都是自己的問題,當初只相信推銷員的說詞,自己沒有深入瞭解課程,自己沒經驗、說服不了自己,又怎能說服他人?

  講課,不是把書本中的內容照抄照念一次,尤其是管理類與人文課程,自己沒做過,沒有刻骨銘心的親身體驗,說出來的話是沒有力量的!

  當然,對年輕講師而言,因為人生閱歷不夠,很多事情不能等到有充足親驗才能講課。這時就必須藉助書本與他人經驗。

但是,無論是從書本中或是聽來的「他驗」,自己都必須加以吸收、理解、深思、內化,進而自己要找時間加以練習實證後,才能變成教材。

囫圇吞棗的教學是沒有說服力,效果不大的!


小雨蛙等信

作者:楊田林
2008.12.19

難得開車接老婆下班,她在台北西湖國小教二年級。
一上車,她說要到郵局買信封郵票,我說:家中不是還有嗎?
她說:國語課本有「小雨蛙等信」單元,她要讓小朋友親自寫一封信。
這引起我很大的好奇,就把老婆大人老師一連串的教學過程記錄如下:

這課單元大意是:小雨蛙很羨慕別人都有信,小樹蛙知道了,就寫了一封信給他,收到信後,小雨蛙跟小樹蛙都很高興。(請參閱下面相片)

國語課的基本教學包括:生字、新詞、部首筆畫、查字典、解釋名詞,朗讀課文,課文欣賞深究….

除此之外,老師也介紹信件格式,寫信的禮節,還讓學生找自己最喜歡的同學兩兩一組,互相寫信給對方。二年級的孩子認識的生字不多,怕地址寫錯,還特地列印放大每個人的姓名地址,讓孩子抄寫,老師再三核對以免郵差無法投遞。寫好後再帶孩子去郵筒投遞信件。

收到同學寄來的信件,每個人都很興奮。老師還讓學生上台朗讀,發表收信心得。

美國教育學者---克柏屈(W.H.KIRKPATRICK)有個理論「同時學習原則」,主張教學要有三個目標:
1.主學習
2.副學習
3.輔學習

以「小雨蛙等信」這個單元而言:
「主學習」就是主要教學目標,教有關語文的相關知識,生字、新詞、解釋名詞、造詞、造句、寫文章…..
「副學習」就是因主學習而產生的附帶常識,背景知識
知道寫信的格式,如何寄信,郵票價格,甚至學習雨蛙與樹蛙的分辨都屬於「副學習」範疇。

「輔學習」就是有關精神目標,觀念,態度,情意培養
讓學生互相寫信,除了學到寫信禮節,也學到同學之間的友情,朗讀後彼此發表心得,更是一種情意教學的陶冶。
西湖國小有的老師讓學生寫信給父母親,父母收到後很感動,甚至落淚,這就是親情孝順的「輔學習」。

   一般的教學都偏重「主學習」的教學,缺少副學習與輔學習,因此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比較不好。

   楊士比亞曰:感官應用越多,學習效果越好!

記得多年前老婆也是教二年級,自然課有個單元是「雞」,西湖國小有位老師親自開車到宜蘭買剛孵出的小雞十隻,放在紙箱裡,輪流養在各班教室,還點上電燈泡,怕小雞受凍。小朋友每天觀察記錄小雞的成長,培養了很好的感情。

老婆說:有一次小雞在睡覺,小朋友下課時都互相提醒不要說話,怕吵到小雞的睡眠,小朋友躡手躡腳離開教室跟小雞睡覺模樣,在昏黃燈泡下互相輝映甚是可愛。我聽了很感動,覺得這是很好的生命教育。

我們常說:教學是良心事業。
一個小單元,可以簡單教完帶過,也可以做到鉅細靡遺。這端看老師對教學品質的看待。

老婆教書已經快30年了,再過兩年就要退休,仍有高度的教學熱情,這是我很佩服的。

台北西湖國小老師教學都非常認真、用心。我以曾是西湖國小家長為榮,也以老婆的教學品質為榮。

附圖如下:
「小雨蛙等信」課文1    康軒出版社

「小雨蛙等信」課文2   康軒出版社
信封與列印放大的姓名條    2008.9.26




朗讀信件分享心情     
小朋友背後是書商做的信件格式教具   2008.10
DSC02919

2005.9.8 開學上課   教室情景

自己動手做教材

作者:楊田林
2008.11.24

  這些年來,我常到蘇州工業園區上課,每次都是企業派車接送,或是我自己搭計程車、公車到蘇州市區觀前街。搭別人開的車,就不容易記住路線方位,所以即使蘇州工業園區我已經去了幾十次了,至今我仍搞不太清楚東南西北。

  上週到蘇州一家科技公司上課,黃經理借我一輛腳踏車,我利用沒課的空檔,自己騎腳踏車逛園區,兩小時後,我已經把附近相關地理位置方位都搞清楚了。自己做過一遍、體驗就深刻了!

  教學也一樣,現在學校的教科書因為開放競爭,很多書商為了爭取學校老師的支持,做了很多的現成教具,PPT送給老師。無形中省下老師很多製作教具,準備教材的時間。

這原本是好事一件,但是,也因此年輕的老師就失去自己動手做教具編教材的能力。二、三十年前因為資源不多,所以資深老師多半會自己動手編教材,做教具,但是現在書商都做好了現成的教具教材,如果老師自己不認真思考這些現成教材教具跟學生的關係,城鄉差異,是否適合學生?很容易的,老師原本的製作教具、編教材能力也會逐漸退化。

現在企業多半很重視培訓,做線上網路教學,也有很多優秀老師編很多好教材在組織流傳。

我在企業上「講師培訓」已經二十多年,很多企業上過幾十梯次的講師培訓,我也點評指導過很多優秀的教材,這些優秀的教材後來變成公司的標準化教材。這也是好事一件,因為這些經典教材真的很有創意,把枯燥理性的專業知識講授的深入淺出,讓不懂的人聽懂,讓懂得人更懂,讓人驚豔拍案叫絕。

因此有些工程師就懶得自己動手做教材,乾脆直接 copy 資深同仁的PPT教材來教學,課前也不去請教前輩當初的教學設計理念,如何使用這份教材。就依樣畫葫蘆,播放到不懂的PPT就亂講一通,把經典教材糟蹋了。

我不反對企業內部講師用公司同仁的創意點子教材,因為這可以薪火相傳,(外部講師可不能亂用他人教材,要尊重他人著作權)可是我更要鼓勵講師們自己多多動手做教材,少用同事的現成教材。

自己動手寫教材有很多好處:
1.消化好:自己動手做教材,才能把專業內容再度咀嚼消化,
反覆思考,而不是囫圇吞棗。
2.體驗高:教材自己整理過一遍,對主題內容會有更深的體驗,
也才會知道盲點在哪,下次才容易改進,才能教學
相長。
3.記憶佳: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動手做教材會讓講師對教材內
容記憶深刻,上課時比較容易記住教材內容,上課流
暢性也會比較好。
4.創意多:自己動手做教材,再參考同事的創意教材,會相輔相
成,讓教材越來越精彩,上課就更容易如沐春風。
   5.成就感:自己動手做教材更容易建立自我教學風格,會有成就感,教的好,成就感就更高了,如果都是用他人教材,就算教的不錯,成就感也會少那麼一點點。

  路是人走出來的,腳踏實地走過的路,對土地會有情感!
  自己動手做教材,教學體驗就會不一樣,會留下美麗的記憶刻痕。



帶動唱、PPT與教學

作者:楊田林
2008.11.9

1980年代台灣的團康界在戴南祥老師的推廣之下,掀起一股「帶動唱」熱潮。就是把傳統的動作歌,唱和跳配上流行歌曲,由主持人做動作,台下觀眾跟著一起動,類似跳韻律舞,但是著重在上半身手部的動作。

當時我是極少數會做帶動唱的老師,曾經在各種超過百人千人大型集會場合帶領群眾做「帶動唱」,編輯創作帶動唱,也到處演講推廣帶動唱。「十八姑娘一朵花,歌聲滿行囊」就是我當年的代表作。

當時,我認為帶動唱是團康的劃時代的創舉,但是也深知有後遺症,從1983年開始我不斷在演講時強調:1.帶動唱不是萬靈丹,2.學習帶動唱不要忘了傳統團康!

傳統團康年代,由於沒有好的音響燈光,因此每位康輔人員帶領活動丹田都很有力,一兩百人以內幾乎可以不用麥克風。也因為外在條件艱困,所以帶活動者「說學逗唱」都有幾把刷子,對團體動力敏感,團體帶動能力也超強。

後來有了音響帶動唱的輔助,大家都習慣強烈燈光音效刺激,康輔人員的基本功就漸漸退化了。也就養成依賴性。

我呼籲了四.五年,發現「狗吠火車」,也更深知帶動唱的後遺症,它終究不是「王道」。在最高點時,我就毅然決然退出這個領域。

教學也類似,從傳統的黑板、白板到透明片,進步到電腦power point。現在教學因為有電腦的輔助,教學更加生動引人入勝。
PPT有很多優點:可以用相片、圖表、動畫、影片、聲音…來表達,加強學生的記憶與印象。修改儲存複製都非常方便…….
但是有的老師過度依賴PPT,如果不用PPT 幾乎就不會教書了。也就產生以下幾個後遺症:

1. 老師坐著上課,不斷的點擊按鍵,補充說明,教學變成以PPT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為中心。師生眼神無法交流,互動就更少了。

2.老師雖然站著上課,但是仍以PPT為中心,老師站在教室角落只會演講法,師生眼神偶有交流,但是仍嫌呆板。

3.老師過度依賴電腦教學,不去記憶、消化教材內容,一旦電腦當機,就完全束手無策。或是教室狀況有變化,沒有能力彈性應變,只能一頁一頁的繼續按下去!

4.一樣的,因為依賴電腦教學,所以不斷玩電腦中的特技效果,而失去真正的教學基本功。失去與學生聽眾互動的能力。無法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有效觀察,也就無法「因材施教」。

我常常開玩笑說:孔子時代沒有PPT,沒有白板,也不影響孔夫子的「至聖先師」地位。

因此我要呼籲:

1. 演講法不是唯一的教學法:
老師不是報幕者,不能只是用演講法教學,要學習其他教學基本功以及多元手法,就算要用演講法,也要強化口語表達的生動性,以及說故事能力。

2.PPT不是唯一的教具:
要多用其他的道具,教具、實際操作來輔助教學

3.教學應以人為中心:
教學是老師在教學,學生在學習,都應該以人為中心,師生多互動,不應以PPT為中心

4.要有彈性因材施教:
教學既然以人為中心,就要因時因地因學生狀況改變,調整教材與教學法。

5.老師自己要親自製作教材PPT:
不能只會copy別人做好的現成教材。因為自己親自製作過教材,對內容才會更進一步的消化理解,對教材內容記憶才會深刻,教學也才有機會進一步「深入淺出」。

我慶幸自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從傳統團康到帶動唱年代都經歷過,所以在任何空間,沒有任何工具,我都可以帶活動。
我也歷經傳統教學「黑板粉筆」的年代到透明片投影機,到電腦

PPT時代。所以我可以應用現代科技輔助教學,也可以用最傳統、卻是最有人味的教學法跟學生互動。

我們要深思:老師的存在價值與電腦教學有何不同?


PPT不是帶動唱,它是不可抵擋趨勢,PPT是很棒的教學輔助工具,但PPT是配角、不是主角。老師應該善用這個科技工具,讓教學更「有效、有趣」。而不是被PPT給制約了。



參觀世界博覽會的十個角度

作者:楊田林2010.9.12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1.蓋章之旅:
世博護照與參觀蓋章設計,原本在美國的一次世博中是當作門票(類似電影門票撕票.表示你看過了)的一部份,也當作紀念。沒想到大受歡迎,從此變成世博慣例,都要販售世博護照與蓋章。根據統計亞洲人比歐美人更喜歡蓋章。
我看到很多大陸人手拿多本世博護照,不看展覽,只為了蓋章,因為他們要拿回去送親友,說這是獨特的紀念品,當然我相信一定有人會拿回去販售吧。
蓋章不是問題,但是參觀世博如果只是為了蓋章,買櫝還珠、入寶山而空手回,那就太可惜了!

註:買櫝還珠...珍貴的珠寶用美麗的盒子裝起來,花大錢買回來之後,只留下美麗的盒子,卻把珍貴的珠寶送人。

2.知識之旅:
世博從1851年在英國倫敦開始舉辦,一直是工商科技新產品與藝術的大平台,人類文明發展,創新發明都是透過世博的平台讓世人更為知曉,也是文化交流的全球大型活動,與奧運,世足並稱全球三大活動,更是一所大學校,可以增廣見聞。但是參觀時記得跟解說員互動,請教,多瀏覽館內看板說明。也要閱讀世博相關書籍,才會增長見識。走馬觀花效果不大的。我自己就從參觀世博增長許多知識與常識。

3.看秀之旅:
世博有5個室內表演場,將近十個戶外廣場,都是各國的特色藝術表演或是民俗活動。台灣的明華園、朱宗慶打擊樂團,加拿大太陽馬戲團.......都有表演節目,每天看1~2場,就值回票價,順便讓雙腳休息。

4.地圖之旅:
帶張世界地圖,每到一個國家,看看世界地圖,重新複習地理課,開開眼界。

5.建築之旅:
從1851年的水晶宮,1889年艾菲爾鐵塔,世博幾乎是建築界的實驗場,不必進展覽館內部,單單看外頭建築設計就很賞心悅目了,尤其是加上LED燈光的夜晚,建築更是璀璨迷人。夜晚的歐洲區有更迷人的風采,晚上看全世界最大的LED球體--台灣館,有將近兩三百種圖案變化,非常壯觀。 

6.園藝之旅:
世博園區有很多的園藝角落以及生態公園,我的朋友陳香樺老師9月18日上午在世博就有一場花藝表演秀。

7.藝術之旅:
第一次世博於1851年在倫敦舉行,就把藝術展覽列入重要項目,自此,藝術展覽變成世博的另一個重頭戲。此次世博在各個廣場邀請世界各地藝術家,展出各種大型戶外雕塑作品。各國館內也有很藝術珍品展出,像法國館內一口氣就來了七位大師包括米勒,賽尚,羅丹……的作品,丹麥哥本哈根港口的美人魚雕像也來到上海世博,愛好藝術的人不可錯過。

8.體力之旅:
世博園區有5.28平方公里,移動,排隊都是很耗體力的事情,進入每個場館之內,要參觀得爬樓梯也是需要體力。看世博,沒好體力是走不動的。

9.美食之旅:
有很多各國美食,是當地原材料運來,像法國就是米其林三星主廚當家。我有一位朋友的朋友到世博一週,不參觀展場,每天到各國展場餐廳吃飯、喝下午茶,一天吃4~5餐,花了好幾萬。問他值得嗎?她說:當然值得!我省下多少飛機票錢啊!

10.無為之旅:
無為而為,隨興而走。讓自己放空,不必追印章,趕排隊。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