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聽眾很多的演講,如何互動?

作者:楊田林   2013.10.08

相信有些老師會有一個經驗或疑惑:
聽眾人數少,可以跟學生互動,聽眾人數很多,只能用演講法,很難互動。

的確,聽眾人數太多,場面太大,是不好互動。
但,這不是絕對的。



到底多少人才算人數太多?因人而異,有人覺得五, 六十人以上,就是人數多,有人覺得要一兩百人就是人數多,甚至要一兩千人以上才是人數多。


這裡舉幾個可以互動的方式,供大家參考:

1.提問:
這是最基本的方法,老師提出問題,問台下聽眾,台下聽眾可以一起回答。擅動力、帶動力好的老師單單這一招,就可以讓群眾陷入瘋狂境界,人數越多、效果越好。也可以請聽眾個別起立回答,若是空間太大,聲音太小,可以請助手給予麥克風,以減輕其他人聽不見的困擾。

2.送獎品,拍手鼓勵:
聽眾答對了,回答得好,可以送個獎品,或是請大家拍手鼓勵,拍手最能帶動氣氛,尤其是「愛的鼓勵」,拍的好時,氣勢磅礡,氣氛馬上熱烈起來。

3.老師走入群眾中演講:
大禮堂的演講,老師很容易被講台困住,不好意思走到台下,走到群眾中演講。事實上,如果場面不是很嚴肅隆重,適當時機,老師走到台下.走入人群,也會造成不錯的效果,就如同有些演唱會,歌手偶爾也會走入群眾中一樣。但是,用這招要小心,因走到台下,有些聽眾會看不見演講者,會失去注意力與焦點。

4.小組討論:
很多人都有錯覺,以為人數多或排排坐就不能做小組討論。舉個例子,平面教室排排坐時,第一排每3~5人向後轉,跟第二排3~5人手牽手,就可形成一組,依此類推第三排向後轉跟第四排…..就可以快速形成很多小組。階梯教室不好向後轉,可以左右鄰居3~5人形成一小組,以中間一人為核心,當小隊長,隊長左右兩旁各兩人身體稍微轉個方向就可以面對面做小組討論了。兩人成對,三人成眾,小組討論不一定每組要有很多人,三.四個人也可以成一組做討論的。

5.帶小活動:
擅長帶領活動者,可以用兩兩一組的小遊戲,小活動,一樣可以操作。但要注意,這個活動、遊戲,必須跟演講教學主題有關,否則就淪為為活動而活動,失去教學意義。帶活動功夫更強者,也可以帶領大團體活動,當然,這個功夫就不是人人都能具備的。





6.把現場聽眾依座位分成幾大區塊:
這些區塊,就是大的組群(例如:分成6大隊,每大隊約50人),老師提問時,可以分別指定不同區塊的人回答,這樣就能照顧到不同角落的人。答對時,也可請不同區塊的人給予鼓勵。讓大家有團隊競爭的榮譽感。

7.讓學生設計問題:
若是多次連續性課程,單次課程結束前可以讓學生針對今天教學講義內容,請大家設計問題,下次上課前,提出來問別人,當作課前暖身複習活動,。例如:第1大隊提問,指定第3大隊回答,第3大隊提問,指定第6大隊回答…..學生回答後,老師再加以補充說明。若是再設計個計分表,計算各隊成績,效果會更好。透過學生的問題設計,也可以測試學生聽懂多少。這些題目,也可以變成老師以後的題庫,一舉多得。

8.換座位:
若是連續性課程,可以在一個大時段後(例如:午晚餐後)換座位,前後對調、左右交換。座位改變,角度改變,教室氣氛也會改變。換座位時,要先設計考慮周到,以免全班秩序大亂,耽誤上課時間,也影響學習心情。

9.用撲克牌編排座位:
沒有事先編排座位的情況下,多數人都喜歡往後坐,以致於教室前面幾排空蕩蕩,影響學習氣氛與教學效果。此時撲克牌就很好用了:把撲克牌依要分的組別,人數分別確定好,每個人都抽一張撲克牌,再依撲克牌的花色(或號碼)就坐,這樣就可以打散大家的小圈圈,也可以解決前面幾排座位空蕩蕩的困擾。

10.做創意報到活動:
報到時,除了抽撲克牌,分配座位外,也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小活動做暖場。這種活動必須可以個別單獨做,不需團體一起做,早到者就可以先進行,晚到者也可以進行。例如:踢毽子、拍球、唱首歌、朗讀詩詞格言、做腦激盪遊戲、抄寫教室牆壁格言、觀察紀錄教室布置、玩魔術方塊、猜拳簽名……一開始就破除教室冷冰的氣氛,讓氣氛熱絡起來,也有助於後面的課程進行。

11.實際操作:
課程若是屬於技能性課程,人數超多,無法人人演練。老師除了現場示範操作以外,我要強烈建議,盡可能現場找兩三位學員上台,當場練習,當場實做。這樣一定會抓住更多學員的注意力,也會引發更多的好奇與趣味性,效果一定會很熱烈。操作時,一定要記得口訣:分段說明、分段示範、分段練習、分段點評…..若能加上各組派代表出來示範競賽,那氣氛鐵定會更好。



口才好,擅長演說者,不必然要跟聽眾互動,也能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但是,現代社會是圖像時代,所以聽眾專注力普遍不好,學習很容易分心。

若想跟聽眾互動,以上十一招,善用兩三招,必有助於教室氣氛的活化。氣氛活絡,就能提升演講教學效果,大家不妨試試看。


補述舉例:
20年前,我到深圳台商公司對幹部上兩天的「6S與團隊共識」,6S就是從日本引進的工廠六項管理基本功:整理、整頓、清潔、清掃、教養、安全。

最後一天,工廠2400名員工分成4梯次,每梯次600人,做兩小時演講,總共講4場,講解何謂6S。當時,台商剛進入大陸,管理剛起步,絕大多數陸籍員工都沒聽過6S。

我把600人分成6大隊,一隊100人。以整理、整頓、清潔、清掃、教養、安全當六個大隊隊名,每隊選一個台籍幹部當隊長。玩台灣最基本的團康:蘿蔔蹲。
整理蹲,整理蹲,整理蹲完,整頓蹲…..
整頓蹲,整頓蹲,整頓蹲完,清掃蹲……



20分鐘後,全體員工都已經把6S記得滾瓜爛熟。
此時,我再來說明何謂6S,再一一舉例,員工就能理解。
那次學習效果很不錯,四場演講下來,全工廠都已經知道何謂6S,接下來要落實6S,也有一個比較好的基礎點。

優質老師腦袋的四顆CPU

作者:楊田林    2013.10.01

教學是高度耗能的工作,擅長應用團體動力、會因材施教的老師,腦袋必須有四顆CPU同時在運作。



第一顆CPU:專心演講教學
這是基本功,對新手老師而言,上台是一件高壓力、超緊張事情。能把事先準備的教材,有條不紊的講完,教完,讓台下學員聽懂,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很多新手老師講完兩個小時課程後,會很累,會有虛脫的感覺。其實,我們學一樣新的技能也經常是如此,新駕駛開車上路,會很累,也是同一個道理。

第二顆CPU:觀察學員反應

教學要更有效有趣,除了把自己準備的教材教完以外,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同步使用第二個CPU,不斷的觀察、傾聽學員的反應,看學員有哪些地方聽不懂,察覺氣氛是輕鬆?緊繃?熱情?冷漠?茫然?老師最好是能打開五感,全然感應,全然察覺。

第三顆CPU:啟動搜尋系統

一旦發現學員反應不同,立即啟動腦袋中的庫存資料系統,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故事案例,這時候更需要一心多用。因此會耗能更多。也因此,老師平時必須多閱讀,多學習,多做筆記,也必須把平時學到的資料加以系統分類歸納整理,平時也需要反覆練習。如果平時能練習到熟能生巧,分類也清楚,此時,比較容易找得到相關資料加以替換,老師內心比較不容易慌亂,心情也會比較篤定。

第四顆CPU:調整教材教法

找到合適的案例故事、手法,老師要在適當時間點調整、改變教材與教法。請記住,這些手法,不可為替換而替換,必須緊扣教學目標與學員需求,才能達到教學目標,才有教學效果。

教室不是生產線,生產線上的產品經過試量產,品質製程穩定後,可以把生產流程全然標準化,就可以大量生產。


教學對象是人,不是物品。人是變化多端的,所以老師必須隨時隨地因學生改變而調整教材與教法。也因此老師的腦袋必須具備四顆CPU,隨時啟動,隨時替換,隨時應變,才能提升教學品質。


新手老師,若能做好第一步,紮實做好課前訪談,老實備課,老實教學,做好第一顆CPU「專心演講教學」的工作,讓學員聽得懂,有收穫,那就很棒了。


老師要提升自己教學功力,就一定要讓自己腦袋升級再加裝另外三顆CPU。讓這四顆CPU不斷交互運作、循環進行,課後反思改進,這樣教學自會進步神速。


優質學生腦袋的四顆CPU

作者:楊田林       2013.10.11

上次寫了「優質老師腦袋的四顆CPU」,想要提升教學效果的老師,腦袋必須具備四顆CPU。

同樣的,上課聽講的學生,若是想要提升學習效果,腦袋也必須具備四顆CPU。

第一顆CPU:專心聽課記錄
一般人上課聽講,都把專注力放在老師身上,而且是放在老師教學的內容上,看老師講了幾頁講義,放了多少ppt,講了幾個故事.笑話….
更用功的學員,還會認真抄筆記,有的還會用心智圖法做紀錄,用便利貼,用不同顏色的的原子筆,以顏色管理做紀錄….
聽課若能做到這一步,算是很棒了,一定會有基本學習效益。

第二顆CPU:回應融入課程
多數老師上課最怕碰到學員過度冷靜理性,完全沈默不語,教室死寂一片,這樣的教室氣氛,會形成負面循環,如此上課對老師對學員都會變成很辛苦的事。

我們都期待上課時,教室氣氛是輕鬆活潑的,所以都會期待老師上課手法能多元活潑,老師能講笑話、搞氣氛。
可是我們忘了,教室氣氛、人人有責。老師有責任,學員也有責任。

雖然老師是教室裡最重要的關鍵人物,老師的一言一行會影響教室氣氛甚巨。但是,教室也像一個劇場,台上台下必須有良性互動,才能共同營造愉快的學習氣氛。所以上課,老師提問時,學員要善盡回答之責。若是聽不懂,也可以適時提出疑問,請教老師。
不管是老師或是同學的發言,聽到精彩處,可以放聲大笑,給予拍手鼓勵,必要時,也可以加以回應補充,添加柴火,讓教室氣氛更熱烈。

我最有名的一句楊士比亞曰:「不回應會有報應」,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有的課程是溫馨感性的,學員聽眾也要融入課程中,入戲,跟著課程的氛圍同步感應、同步感性,共同營造感性的學習氛圍。


第三顆CPU:傾聽察言觀色
要提升學習效益,除了自己認真上課抄筆記,投入回應外,也要啟動另一個CPU,同步觀察傾聽其他同學的反應,同樣一句話,大家反應哪裡不同?哪些相同?有哪些人的回答是很有見地的?提問是很有深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成人教育裡,人人都是老師,同學中很可能臥虎藏龍,所以注意力不能只放在老師身上,說不定,從同學身上可學到更多的東西。

除了觀察同學表現以外,如果對教學、對團體動力、對人有興趣者,更可以觀察老師對教室各種狀況、團體動力的處理,必要時換位思考,如果換做是我,我會如何處理?
經常做這種換位思考練習,觀察力會更細膩,對人也會更敏銳。有機會上台報告,教學時,也會進步於無形的。

第四顆CPU:反思回扣應用
俗話說的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老師上課內容無論再怎麼精彩,那都是老師的,不是我們自己的。

與其臨淵羨漁,不如退而結網。

聽課時,要隨時啟動第四顆CPU,從老師的內容,隨時反思回扣到自己過往的經驗做對照,看看有哪些相同經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可以調整?可以應用在哪裡?並隨時筆記下來。
這樣,學習效益才會更高,更實用。
很多人聽課時,聽聽都知道,回去做不到。就是注意力只放在老師身上,沒有隨時反思回扣到自己身上。因此下課後,就還給老師了。
學習邊際效益太小了。

過往的教育,是「講光抄,背多分」,老師一直講,學生一直抄,死記硬背,考試得分就多。因此很多人都養成上課注意只放在單點,就是老師身上,上課也不習慣發言,冷眼旁觀只參加,不參與課程氛圍流程。

現在是資訊爆炸時代,老師教學的內容,多半可以從網路書本中找得到。因此上課時,必須多跟老師互動,多跟同學學習,從不同角度聽課,才能提高學習效益。否則,我們在網路上學習即可,何必親臨現場花時間.花交通.花心神呢。

資訊時代,優質的學生想要提升學習效益,也要為自己腦袋加裝四顆CPU,才能提升學習效率與效益。


補充:
電腦最核心的零件就是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主要工作有算術、邏輯運算,解讀電腦內的每個指令來控制電腦的運作,簡單來說,CPU就是電腦的心臟跟核心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