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極端人數的學校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在漁光國小,人數少,所有老師都住校。師生感情非常好。我們一起討論教材,分享每個教學經驗,研究如何輔導每位學生,下班後一起打球,到北勢溪抓蝦、爬山,晚上點著火把挨家挨戶做家庭訪問….
漁光老師有很濃的同事情誼,離開漁光國小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我們這些老師依然有聯絡。
後埔國小因為人數太多,所以從朝會到辦運動會,每次都要經過精細規劃。例如:分發任何資料時,主任都會再三拜託班導師不要多拿,因為每班多拿一張,全校就多支出210張宣傳單。這可是漁光國小全校的三倍量呢!
這讓我上了管理的第一課:小組織要用情感來聯繫,大組織要用制度來管理。
也因為對管理有興趣,所以我的班級經營,當年也做了一些創舉:
- 在教室放整包衛生紙,讓用完衛生紙的學生可以自由取用,晨間檢查時也可避免因為一早到校上課肚子不舒服時因為怕被晨間檢查,而不敢上廁所。
- 在教室裝開飲機、準備奶粉,讓來不及吃早餐的學生可以不必餓肚子上課,冬天可以有溫開水可以飲用。
- 把每枝掃把都編號,寫上負責人姓名,學生打掃亂丟掃把的習慣就改變了。
- 配合每星期更換座位,打掃的負責區域就更換,讓每個學生一學期下來,都有機會輪流掃地、擦玻璃、掃廁所…..學習生活教育。
- 訂國語日報張貼在教室佈告欄,每天早上抽籤,有三位學生要發表閱讀感言,成立班級圖書館,讓家長捐書,帶動閱讀風氣….
- 每週一、三、五早上教一首唐詩,每週二、四、六教兒童詩。並且要學生寫下來畫上插圖,每天朗誦。兩年下來每人至少背了兩百首唐詩與兒童詩。
- …….
也因為這樣,我對管理產生興趣,也發現自己雖然對教學有興趣,但是感覺自己個性喜歡變化,喜歡挑戰,並不適合待在小學。
所以自己也利用假日以及寒暑假參加救國團義工,到各處帶活動,演講授課。也參加了很多外面的教育訓練進修活動,訂了十種雜誌在家裡閱讀。
終於在民國78年辭掉11年的教職到洪建全基金會擔任教育中心主任。洪建全基金會原本是做兒童文學與視聽圖書館,剛好要轉型做企業人文教育。我負責企畫、執行、推動。
在任職內,邀請了許多國內一流的人文大師包括陳怡安、許倬雲、漢寶德、楊國樞、傅佩榮、林清玄、劉岠渭、王邦雄…..辦講座,研討會、工作坊、訓練課程….
我自己也在這樣的環境中,跟著這些人文大師學習、薰陶、成長。這其中, 陳怡安教授對我影響最大,讓我瞭解人文的意義與精神。
這也成了我往後教學的使命之一。
在簡靜惠執行長的鼓勵支持下也有機會自己獨當一面演講,授課….
這時候,我知道我的人生方向與定位了---成人教育是我最大的興趣。
我發現我這種人不教書太可惜了!
因為我眼睛看到任何東西,都會聯想到:這跟我的教學主題有相關?任何深奧的學理只要讓我懂五、六分,我就有辦法把它講得很深入淺出,而且我上課一定是很生動很有趣,保證聽眾沒機會睡覺。我會用各種教學手法讓學員瞭解,並且有深刻體驗。上我的課保證一定是笑聲滿堂,收穫滿滿。
在洪建全基金會待了六年,建立了很多的管理制度後。我又選擇離開穩定的工作環境。我決定做一個「自耕農」個體戶。耕種灌溉自己的「田」,也耕別人的田。
原本,我在企管界主力課程是上:創造力、團隊共識、口才訓練、活動企畫…..
但是我發現,課程上得再好,也只是我一個人的績效,我一生能影響幾人呢?
所以在十多年前,我就立志要在企業上「講師培訓」。我認為「好企業就是好學校,好主管就是好老師」。企業有好的講師、好主管,就能培育出好員工,有好員工就能有好的生產力,好的工作態度,這樣企業就能成長就有競爭力……
我要在企業界培養更多的好老師。
這些年來,我在企業做「企業的師範教育」。把師範教育所學到的理論,濃縮精華用兩~三天的時間,教給企業內部講師。
每個人在我的課程中不但要學習教材製作,趕走周公的手法,瞭解成人心理,做好課前準備…..最重要的是要上台做10分鐘教學演練,我帶領大家給演練者回饋,讓演練者學到真正有效的教學秘訣與正確的教學態度,並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生命態度。
我要培養的不只是教學技巧很好的老師,最終目的是有好的教學態度,教學精神的「人師」。
十多年來我在企業栽培的講師超過4,000人,有很多人到現在還在跟我聯繫切磋教學經驗,有些人也已經獨立成了很棒的企管講師了。有人跟我到台灣各地,到東南亞、中國大陸上課當我的好幫手…..
回首往事,我很感謝母校當年給我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在其中薰陶學習成長,這些都是我現在在企業講台上立足的根基。
今年榮獲北師母校傑出校友獎,更加強我立志栽培更好的企業師資,做「企業師範教育」的使命,我發願要做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幕後小小無名推手。這也算是回饋母校對我的栽培之恩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