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助教行政聽課的學習角度

作者:楊田林 2013.8.5

年輕人學校畢業後,踏入就業市場,仍然經常有機會聽演講,上課當學員。尤其是負責教育訓練的行政人員,聽課機會更是多,因為那是工作的一部份。

一般的課程,都是老師一人獨自親為就可完成。
但是,有些課程比較重要,或是學員人數眾多,就必須請助教幫忙。

助教大致可分成兩種:
1.行政助教
2.課程助教,而課程助教又分兩種:

  • a.帶領小組討論演練
  • b.不帶領小組演練討論只做課程觀察,回應,協助課程進行。


行政助教工作包括:
課前協助教室布置,講義印製,邀約上課名單,發佈學員上課通知…..課程中,協助老師拿教具,擦白板,控制燈光、注意空調、播放音樂、照相、倒茶水….

這些細瑣的事情只要細心,熱心、主動積極,基本上都可以做得不錯。但,這些只是基本功,附加價值不高,這些行政事情大約高中生以上,就可以完成。所以一個大學畢業生在企業內培訓部門負責教育訓練,如果只是做這些事情,大材小用,就太可惜了。(有些新鮮人眼高手低,不願彎下腰來做這些細瑣小事,也是另一個問題)

助教、行政人員既然人已在教室內,除了擦白板、倒茶水……以外,可以用五種角色來聽課:

1.當學生:
好好聽課,跟老師學習。
一般員工上課必須排除工作來聽課,教育訓練行政人員,聽課就是工作也是學習,一舉兩得。

2.當觀察員:
聽課時不要只是把注意力放在老師身上,也要關心學員的學習反應,察覺團體動力。看看哪些同仁反應熱烈,熱心參與?哪些是意見領袖?哪些人學習有狀況。

3.當關懷者:
發現有同仁表現積極,可以在下課適時給予鼓勵,帶動良性循環的學習氛圍。也關心一下學習有狀況人,詢問是否身體不適?或者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

4.當督學:
每次下課行政人員可以多跟學員聊天,除了加油打氣關懷外,也可多探得一些上課心情的資訊,可以適時反應給老師知道,讓老師能調整進度與教學法,提高課程效益。這種經驗多了,行政人員甚至可以提出更具體意見給老師參考。當然要對老師提出意見,也時也要看老師是否有雅量能接受別人的建議。

5.當串場主持者:
負責開場做破冰活動,做課程引言人,課程中間負責帶領暖身活動,每堂課為課程做總結歸納整理。練習活動帶領技巧與聽課歸納能力,也練習口語表達。

課程行政助教若能做到這五種角色,不但可以提高課程品質,也可以增進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視野,工作也會變得更有趣味性與成長性,工作附加價值也在其中。

有些課程,助教、行政早已聽過很多遍,內容也大致了然於胸。所以這時候助教行政若是想更上一層樓,就不要把重點放在老師的授課內容,可以進一步做到更細膩的觀察:

  • 觀察老師的教學與團體動力之間的關連性,
  • 老師說了哪句話,帶領那個活動?造成團體氛圍的改變?
  • 之後,老師又因團體氛圍的改變,教學內容與手法又做了哪些調整?…..
  • 教室中哪些學員是領頭羊?催化者?冷靜思考者?跟隨者?哪些是冷眼旁觀者?反對者?


必要時,助教在不打擾老師上課節奏的情況下,可以適時回應,促進團體的活化,增加深度。

我上課時非常喜歡教室內的所有人,隨時都可發言,參與課程。但不是每位老師都喜歡、習慣這種模式,所以特別提醒大家,這一點還得配合每位老師個性與習慣,不可貿然為之。

如果聽課時能細膩觀察,經驗多了,自己對教室內某些學員的性格,以及團體的敏銳度都會逐漸增加。擔任助教或行政時,聽課也會變得更有趣,自己也會進步。

孔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
下課後,如果可以,最好找些同學一起分享自己的觀察心得,應證彼此看法,才不會陷入主觀偏見,見樹不見林。不斷的跟好友分享、切磋,進步才會更快。

此外,如果想更上一層樓的人,或者有心從事教學者,也可以用三個角度來聽課。

1.我是我:
我是我自己,這堂課我聽得懂嗎?我喜歡嗎?我有哪些學習。相對的,有哪些是我聽不懂,不喜歡的。

2.我非我:
如果我是其他聽眾學員,我聽得懂嗎?我喜歡嗎?
因為,有時候自己聽得懂,自己喜歡,但是其他聽眾學員不一定聽懂。相反的,自己聽不懂,自己不喜歡,不見得別人也如此,所以要換位思考。

3.我是他:
如果我是這堂課的主講老師---我會保留哪些單元內容、哪些教學法?我自己聽不懂的地方。如果我是主講老師,我要用哪些方法讓學員聽得懂?我會做哪些調整?

我在企業上講師培訓時,曾經有些學員問我---為何學員10分鐘教學演練完畢,我可以立刻用學員的教材ppt,用深入淺出的方法,換個式再示範一遍?

我回答:當我坐在下面聽學員教學演練時,我腦袋中隨時在更換這三種角色,「我是我,我非我,我是他」。尤其是著重:「我是他」的角色,我經常在想:我如果是主講者,我會做哪些調整,才會讓大家都聽得懂。因為長年養成這種習慣,教學經驗也多了,所以現在變成一種本能反應,加上平日廣泛閱讀,也累積一些常識,背景知識有些基底,因此可以在腦袋中隨時取出適當的例子,用不同的教學法再示範一次。

我會鼓勵有心從事教學工作者,有機會多聽課當學生,多跟課擔任助教,尤其是互動性高的課程,因為有更多團體動力在其中,除了學習老師的專業知識外,也會因團體動力改變,增加自己的觀察敏銳度,提升自己的內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