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牧師與牧童

作者:楊田林 2016.10.1

分享一個我學生時代看過的,影響我一生教學信念的故事。

從前,在美國有一個神學院,專門培育牧師神職人員。
有一年,一位即將畢業的年輕牧師,被派到西部鄉下小教堂,實習傳教。

牧師來到小教堂後,左等右等就是沒有村民上教堂。
過了好久,才來了一位小牧童。

牧師看到教堂只有一位信徒,就喃喃自語說:
今天只有一位信眾,我該不該傳教啊?

小牧童開口了:
牧師!您要不要傳教,我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我替我的主人養牛,養羊的時候,不管牛圈,羊圈中有幾頭牛,幾頭羊,我都要餵牠的。

年輕牧師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就對著這位小牧童開始傳道了。
一小時後,牧師講完了,問小牧童:你聽懂了嗎?

小牧童搖搖頭說:聽不懂!

牧師很沮喪,又自言自語說的一句:
唉!今天真是對牛彈琴啊!

小牧童又開口了:
牧師!啥叫對牛彈琴,我也不懂。
但是,我知道,我在養牛羊的時候,一定是拿牛和羊喜歡吃的牧草餵牠們,不是拿漢堡餵食。

牧師聽了,大吃一驚,又說了一句:
天啊!今天是誰在跟誰傳道啊?
 
圖片取自網路
這個故事很簡短,但很有深意。
有些老師會在乎學生的人數,總是希望上課時,若能有更多聽眾受益,邊濟效益會更高。

但有時候因為種種原因,聽眾人數不如預期。
這時就在考驗老師的價值信仰了。

我該講?或是該延期,取消?

若是課程的人數跟教學目標息息相關,人數不足沒有教學效益,的確不能上課,必須改弦易策。

若不是,無論多少學生聽眾,基於教育理念,老師不該剝奪這少數人的受教權益。

20多年前,有一次我應邀到台南做公開演講,因為行政疏失,一百多人的教室,只來了三個人,其中一人還是我邀請的朋友。

我的處理方式是:
從講台上走下來,我跟聽眾就四人面對面坐在椅子上,用好友話家常方式,一邊演講分享,一邊提問互動。

演講結束前,我無意間提到:明天我要參觀台南古蹟。
結果,其中一位聽眾自告奮勇願意當司機兼導遊,帶領我玩了一整天。那是另一種收穫。

課程人數比預期少,這在考驗行政的作業績效,同時也在考驗老師的教學信念,都是學習。

老師面對1人跟面對100人,教學方法會有所不同,但教學熱情應該是一樣的,不能因人數少,熱情度認真度就打折扣,這才是老師應有的職責與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