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世博與人類文明發展

作者:楊田林 2010.9.12

1.世博緣起:
自從1769年瓦特發明蒸氣機以後,英國國力大為提升,英法貿易嚴重不平衡。

法國把工業發展視為民族生存條件,所以把舉辦工業展覽會作為促進發展工業手段。1798年法國在政府資助下舉辦第一次工業展覽會,當時有110家廠商參展,為期只有三天。

法國是藝術大國,所以以後又舉辦多屆工業展覽與藝術展覽。從此19世紀前半頁,歐洲各國紛紛舉辦規模大小不一的工商業展覽與藝術展覽,當然也包括英國在內,但是當時英國的工業展覽是民間主辦。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登基後,在1850年代英國城市人口佔全國60%以上,鋼鐵產量超過世界各國總和,煤炭佔世界三分之一以上,棉沙佔世界一半以上,當時的英國路上火車汽車已經代替了獸力的馬車,海上的蒸汽動力船也取代了風力帆船。加上在世界各地發展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

為了展示超強國力,也為了跟法國一別苗頭,所以在伊莉莎白女王的老公阿爾伯特親王召集下,決定在1851年於倫敦海德堡公園舉辦第一屆萬國博覽會(世博會的最早名稱)。
阿爾伯特親王認為:藝術與工業創作並非某個國家專利,而是全世界共有的財產。他認為世博會應該蘊含人類追求「平等」「公正」「共享」的公共精神,這也為往後世博的精神墊基。

第一屆萬國博覽會有25個國家參加,10萬件展品,接待了650萬參觀人次。

2.水晶宮

當時為了展現萬國博覽的特色,主辦單位公開徵求展覽館,但是一直難產。最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有一位園藝家伯格斯頓提出蓋「玻璃屋」的概念,獲得主辦委員一致好評。

這個玻璃屋靈感概念起因於園藝家伯格斯頓是英國公爵的園藝工人,後來成為管家與總管,一位英國探險家從圭亞納帶回神奇霸王蓮種子,伯格斯頓把它種在水中,越長越大,有一天他無意中把自己7歲女兒放入水池裡的霸王蓮(像大臉盆一樣的浮在水面蓮花),竟然不會沈下去。他好奇的把霸王蓮拔起一看,發現霸王蓮背後有無數錯落有致的筋脈相連,他靈感一動畫好草圖,請從事建築的朋友幫忙計算鋼鐵承載架構,再鑲上玻璃,幫公爵做成園藝溫室,日照,通風都很好。

後來他知道博覽會場館難產,大膽提議把園藝溫室的雛形大幅改成萬國博覽會的場館,獲得主辦單位一致通過。因為是鋼構與玻璃的幾何組成,從動工到落成竟然只花了五個月就蓋好了,命名為「水晶宮」。

開幕落成當天,來了2.5萬人,每個人都驚歎不已。水晶宮也為第一屆萬國博覽會打響名號。這也是現在我們在街頭常見的「鋼骨玻璃帷幕大樓」緣起。

3.艾菲爾鐵塔

英國政府成功舉辦第一屆萬國博覽會後,法國、美國….各國也群起效尤舉辦萬國博覽會(那時是各國辦各國的,並沒有統整)。尤其是法國,在1855.1867.1878年舉辦過三次。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100週年,法國政府在1884年底宣布,將在1889年舉辦第四次萬國博覽會。

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100週年,所以舉辦一場設計大賽,要在巴黎蓋一座高達300米的高塔。

艾菲爾原本是鐵道橋樑工程師,是建築結構專家,在700多件作品中,他的作品被選上了。但是設計圖公布後,引起法國藝術界,文化界的強力反彈,認為這是醜陋的鋼鐵怪物。他們聯名上書反對,領頭者之一是非常有名的作家「莫伯桑」(寫過羊脂球等著名小說)。

莫伯桑甚至說:「一旦這個鐵塔怪物出現在美麗的巴黎街頭,我將永遠離開這個醜陋的城市,我不想再看到這個怪物。」

1889年巴黎艾菲爾鐵塔在眾多爭議中蓋好了,沒想到反應出奇的好,與1851年倫敦水晶宮一樣,也是一陣陣的驚嘆,原本屬於臨時性建築的艾菲爾鐵塔,被大眾要求保留下來。

艾菲爾鐵塔是面對巴黎特羅卡特羅宮,是當時博覽會場址,所以鐵塔是博覽會的入口拱門,也是入口意象,至今艾菲爾鐵塔仍是法國巴黎的重要地標。

值得一提的是艾菲爾帶領50位工程師設計師畫出5300幅設計圖,由100位工人在工廠端製作18萬塊的鐵塊零組件、15000個鍛鐵以及105萬個鉚釘,再運到工地組合。由於事先設計安排得當,現場只有132位組合工人,而且是0工傷,這是非常難得的紀錄。艾菲爾鐵塔最後高度是312.27米,加上天線是320.75米。

後話:
1.莫伯桑後來食言而肥,並沒有搬離巴黎,反而經常到巴黎鐵塔上喝咖啡。記者問為何沒搬離巴黎?他的回答很妙:「因為我只有在巴黎鐵塔上,才看不見這個醜陋的鐵塔。」

2.貝律銘建築師在巴黎羅浮宮廣場加蓋玻璃金字塔,當初也是爭議不斷,現在也是好評連連,看來有些藝術新作品新創意,總是會碰到阻撓與反對,這也是在考驗主其事者的勇氣與決心。時間會證明一切,是真金,就不怕火煉,歷史是最好的裁判。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